樂透今彩539-烏來溫泉住宿
線上教學雜感(二)合作開展教改課題不容易疫情之下的教學需求一方面對教師的計算機軟硬件操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增強了教師的信息化教學體驗──很多以前僅採用傳統方式教學("口頭點名+投影儀/板書+紙版試卷")的教師可以深度享受信息技術在考勤、授課、演示以及測驗等環節上帶來的便捷。目前,很多高校採用的平台和軟件基本上都是通用公共平台,比如超星泛雅、雨課堂、釘釘、騰訊、智慧樹、嗶哩嗶哩以及一些商業化的虛擬實驗模塊,然而不同學校的理論和實踐類課程,即便是同樣的課程,也可能存在不同的特點和實際情況,例如有些面向煤礦行業,有些面向冶金行業,有些教師人數不充足,有些場地不充足,在這樣的情況下,經過這次線上教學體驗,有些教師有可能針對本校教學的特點和實際情況進一步開展信息化教學改革,這樣的教改構想也可以為本校計算機相近學科的師生提供了發揮專業特長的機會,能夠更進一步促進不同學科的教師在教學方法上的交流,我覺得這是一個好的教學改革方向,但是根據自己過去三年的經歷,幾個學科的教師,發揮優勢互補的特點,合作開展教改課題,也許並不容易。我所在的教研室以工科基礎物理和基礎物理實驗教學為主要任務,教研室8個人,每學期上課1300人左右規模,還要參加監考閱卷以及一些會議,教學任務很重,最多的一年不算實驗課,僅理論課就達到了488學時,再做一些和科研有關的工作,疲于奔命的感覺時常有之。忙是一方面,更令人沮喪的是忙卻沒有效果。這種感覺在基礎物理實驗教學過程中尤其突出。在很多學校,基礎物理實驗是一門重要卻得不到重視的課程,這一點從學時和學分上就能看出來。但是,基礎物理實驗教學需要做的工作並不少,其中實驗報告的撰寫和批閱是學與教環節的重頭戲,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